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部分-2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二部分第4章白先勇說崑曲(一)

很小的時候我在上海看過一次崑曲,那是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梅蘭芳回國首次公演,在上海美琪大戲院演出。美琪是上海首輪戲院,平日專門放映西片,梅蘭芳在美琪演崑曲是個例外。抗戰八年,梅蘭芳避走香港留上鬍子,不肯演戲給日本人看,所以那次他回上海公演特別轟動,據說黑市票賣到了一條黃金一張。觀眾崇拜梅大師的藝術,恐怕也帶著些愛國情緒,景仰他的氣節,抗戰剛勝利,大家還很容易激動。梅蘭芳一向以演京戲為主,崑曲偶爾為之,那次的戲碼卻全是崑曲:《思凡》、《刺虎》、《斷橋》、《遊園驚夢》。很多年後崑曲大師俞振飛親口講給我聽,原來梅蘭芳在抗戰期間一直沒有唱戲,對自己的嗓子沒有太大把握,皮黃戲調門高,他怕唱不上去,俞振飛建議他先唱崑曲,因為崑曲的調門比較低,於是才有俞梅珠聯璧合在美琪大戲院的空前盛大演出。我隨家人去看的,恰巧就是《遊園驚夢》。從此我便與崑曲,尤其是《牡丹亭》結下了不解之緣。小時候並不懂戲,可是《遊園》中【皂羅袍】那一段婉麗嫵媚、一唱三嘆的曲調,卻深深印在我的記憶中,以致許多年後,一聽到這段音樂的笙簫管笛悠然揚起,就不禁怦然心動。

第二次在上海再看崑曲,那要等到四十年後的事了。一九八七年我重返上海,恰好趕上“上昆”演出《長生殿》的最後一場。“上昆”剛排好《長生殿》三個多小時的版本,由蔡正仁、華文漪分飾唐明皇與楊貴妃。戲一演完,我縱身起立,拍掌喝彩,直到其他觀眾都已散去,我仍痴立不捨離開。“上昆”表演固然精彩,但最令我激動不已的是,我看到了崑曲──這項中國最精美、最雅緻的傳統戲劇藝術,竟然在遭罹過“文革”這場大浩劫後,還能浴火重生,在舞臺上大放光芒。當時那一種感動,非比尋常,我感到經歷一場母體文化的重新洗禮,民族精神文明的再次皈依。大唐盛世,天寶興亡,一時呈現眼前。文學上的聯想也一下子牽繫上杜甫的《哀江頭》、白居易的《長恨歌》:“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等到樂隊吹奏起【春江花月夜】的時刻,真是到了令人“情何以堪”的地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