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章 中國的天然邊界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何謂“國家”?何謂“中國”?

作戰之前先要治軍。一國的國際政治的起點在本國。所以,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兵法?謀攻》。在處理國際關係時,我們首先應該瞭解自己的國家,先取得50%的勝率。很多時候,瞭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難,也容易出現偏差。而權力和政治理想為了掩飾自己的本來面目,製造了很多神話和謊言。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那麼,瞭解自己應該先從“名”開始。“名”經常會掩蓋“實”。揭示了“名”的真實含義,“實”可能就會自動顯示出來。“中國”之名看似簡單,卻是一個大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楚:“中國”最初的含義是什麼?“中國”這個詞是如何演化的?“國家”與“中國”有怎麼樣的關係?

起初,“中國”之“國”與今天我們所說的“北國”、“南國”之“國”是一個意思。日本有一個地區叫“中國”,與作為國家的“中國”無關,只表明這個地區在日本本州島上的位置。在宗教中有“佛國”、“天國”之說,其中的“國”當然也不是指“國家”。“國”相當於“西天樂土”中的“土”字,表示一片土地。把“中國”翻譯為MiddleKingdom(中央王國)是錯誤的,因為“中國”不涉及政體。在漢語中,“國家”的現代含義出現很晚,並且籠統而模糊,包含了英語中country、nation、state三個詞的內容,即土地、人民、政體三個方面。在翻譯成漢語時,這三個詞一般都被譯為“國家”。其實它們的內涵大不相同。“國家”的意思不明,不知指土地、政體、人民中的哪一個,或者哪兩個,或者全部,可能在對話中造成糾紛。比如,大陸與臺灣是同一個人民、同一片土地,卻分屬不同的政體。但是,這個政體又不同於“一國兩制”中的政治制度,它與人民和領土不可分割。現在,一個常見的錯誤是把人民和土地放在政治權力之下,最好的情況也是以為政治權力可以涵蓋人民和土地。這種觀念是以部分囊括全體,混淆了三種含義之間的差別。所以,漢語的“國家”概念還有待進化,而進化須跟隨在政治文明的進化之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