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1月24日星期二陰
早上擁被讀罷了《社會科學論壇》今年第一期上北大歷史系楊奎松教授四萬多字的長文《關於平型關戰鬥的史實重建問題》,很有收穫。
平型關戰鬥是我關注的戰史問題之一,林彪也是我所認為的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但是對平型關戰鬥的敘述歷來材料龐雜,數字混亂。楊文能夠超越國共日三方的立場,客觀地從材料對比中努力推斷出歷史真相,一時解決不了的就存疑,非常可貴。以前我們因政治需要,誇大了戰果,而近年來又在逆反心理作用下,貶低共產黨的功績,誇大國民黨的威力,實際上還是政治思維——不過是反革命政治思維罷了。不論如何,平型關戰鬥是抗戰以後中國的第一個大勝仗,打出了軍威黨威,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信心,其歷史意義是不能否認的。楊文的結論跟我自己業餘研究的判斷基本相符,只是作者過於依靠史料和一般性的“規律”,推理過分謹慎。對軍事似乎不太內行,導致細節上有點問題。例如“根據戰場一般的傷亡比例,死傷之比為1:3,故3000人傷亡,死亡一般應在千人左右。”這分明是既僵化又錯誤的推斷。1000:(3000-1000)怎麼是1:3呢?況且不同的戰鬥局面,結果也不同,如是不是殲滅戰,火器程度,頑強程度如何等,都影響傷亡比的。國民黨軍隊大部分可以俘虜,而日軍多數頑抗到底,最後還要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砸毀武器再自殺殉國,這些因素恐怕都是必須考慮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