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金庸現象引起的文學史思考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在杭州大學“金庸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錢理群

我對金庸毫無研究,僅僅是他的作品的愛好者;因此,我今天的發言,無法進入金庸作品本體,僅能從文學史研究的角度談一點看法。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想先談談我個人對金庸的接受過程。說起來我對金庸的“閱讀”是相當被動的,可以說是學生影響的結果。那時我正在給1981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學生講“中國現代文學史”。有一天一個和我經常來往的學生跑來問我:“老師,有一個作家叫金庸,你知道嗎?”我確實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於是這位學生半開玩笑、半挑戰性地對我說:“你不讀金庸的作品,你就不能說完全瞭解了現代文學。”他並且告訴我,幾乎全班同學(特別是男同學)都迷上了金庸,輪流到海淀一個書攤用高價租金庸小說看,而且一致公認,金庸的作品比我在課堂上介紹的許多現代作品要有意思得多。這是第一次有人(而且是我的學生)向我提出金庸這樣一個像我這樣的專業研究者都不知道的作家的文學史地位問題,我確實大吃了一驚,卻又不免有些懷疑:這或許只是年輕人的青春閱讀興趣,是誇大其辭的。但後來有一個時刻我陷入了極度的精神苦悶之中,幾乎什麼事不能做、也不想做,一般的書也讀不進去;這時候,我想起了學生的熱情推薦,開始讀金庸的小說,沒料到拿起就放不下,一口氣讀完了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一天,讀《倚天屠龍記》,當看到“生亦何歡,死亦何歡,憐我世人,憂患實多”這四句話時,突然有一種被雷電擊中的感覺:這不正是此刻我的心聲嗎?於是將它抄了下來,並信筆加了一句:“憐我民族,憂患實多”,寄給了我的一位研究生。幾天後,收到回信,並竟呆住了:幾乎同一時刻,這位學生也想到了金庸小說中的這四句話,並且也抄錄下來貼在牆上,“一切憂慮與焦灼都得以緩解……”這種心靈的感應,我相信不僅發生在我和這位學生之間,發生在我們與作者金庸之間,而且是發生在所有的讀者之間:正是金庸的小說把你,把我,把他,把我們大家的心靈溝通了,震撼了。——對這樣的震撼心靈的作品,文學史研究,現代文學史研究,能夠視而不見,摒棄在外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