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64~73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64

十八歲以後,按常規,他被允許在另一種意義上去接近異性了。大人們也公然當著他的面談論女人。他既想聽,也想實踐著去接近。但稍加嘗試,馬上發現一個尷尬,居然不敢接近那種論出身教養跟譚家比較匹配、在長輩眼睛裡看來也值得他去接近的異性,尤其不敢接近那種比較有頭腦的“小姑娘”,假如是既有頭腦、又會要點心計的,他不僅不敢接近,而且還對之感到反感。一走到這樣的“小姑娘”身邊,他就緊張。沒法應對她們的伶牙俐齒,受不了她們各種各樣用心良苦的小計謀小圈套小脾氣小矯情小傲慢……但他又想接近她們。因為當時能跨進譚家大門,進入得了他視界的,也只有這樣一些女孩。比如醫生的女兒,經理的女兒,房產主的女兒,著名票友的女兒……有一個女孩的祖父是滬上著名的清客。據說家裡收藏有被稱之為天下第一奠的張之洞寫的“奠樟”。李鴻章死時,按例,同樣身為朝廷重臣的張之洞,本該送一對輓聯,說一點籠而統之、大而括之、既頌揚死者生平、又寄託活人哀思的總結性的話。但張沒這麼做,只在白布上大書一個“奠”字嵌於幛中。送去了。這便是天下第一幅“奠幛”的來歷。“奠幛”從此得以盛行。張當時為什麼不肯寫輓聯,只寫個“奠”字送去?這裡有他的為難和精細之處。細說起來還有一段小故事。據說當年李張二人在外交上分屬兩派,一主戰,一主和,長時間以來頗有些齟齬。主和的李合肥曾調侃過主戰的張南皮,說:“香濤作官數十年,猶是書生之見耳。”張之洞聽到了,心裡自然不舒服,便忿然答道:“少荃議和二三次,遂以前輩自居乎?”這兩句,詞意絕不相讓,對仗卻極為工整,又有大清朝後半部內憂外患史做其背景,言猶未盡,意也未盡;一時在官場內外,廣為流傳,被譽為當朝佳聯,千古絕對。兩人的關係既是如此的複雜和微妙,對於李的死,我們可想而知,張的心清應該也是複雜而又微妙的。真可謂褒之不甘,貶之不忍。這輓聯怎麼落筆才是呢?罷罷罷。還是隻寫一個“奠”字吧。什麼都有了。什麼也都回避了。真不愧是久在官場一南皮啊,老到,圓滑,且聰明過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併為得如此恰當,得體。但李家為什麼沒收藏好這幅極可珍惜的“奠幛”,居然讓它流落到了什麼清客手裡?實在也是一件說不清道不明真假難辨的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