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笑離絕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絕論,就是把話說絕的宏論高論。絕論處處有,常常有,年輕的時候,不僅愛聽,而且會為之傾倒,也曾以之為圭臬,規範自己的作為,結果吃了虧。後來經的事多了,懂得持平之論才是真能引領自己前行的指南,絕論可以聽來過過耳癮,卻萬不可真往心裡去,尤其不能照辦。笑離絕論,已成為我目前的習慣性反應。

在吉隆坡參加《星洲日報》舉辦的"花蹤文藝營",有一個環節,是作家學者與參加文藝營的文學愛好者自由分組座談,我也選擇了一組。討論中,一位在美國攻得比較文學博士頭銜的先生說,要寫好華文小說,必須至少先精通一門西文,只有能比較出中、西文字間的微妙差別,才有希望寫出傑出的作品。這就是一種絕論。當場就有一位馬來西亞華族小夥子生出惶恐,他說像他們這一代馬來西亞華族人,從小都會受到三語教育,一是馬來文,即使上的是私立華族學校,馬來文也是國文必修課;再就是英文,馬來西亞是英聯邦國家,也屬於必修;華文是自己祖輩傳下來的中華文化的載體,當然更親切,學起來更努力,由於從小口語就是華語,所以往往學得也最好。他現在寫文學作品,是用華文來寫,馬來文和英文只達到寫一般公文或說明書的水平,他很難對其達到精通的地步,也很少感受到三種文字間的微妙區別。那麼,他怎麼辦呢?繼續用中文寫小說還有沒有希望呢?他一副如聆佛音而竟難照辦的虔誠而灰心的表情。比較文學博士耐心答疑,繼續發揮他的絕論,他舉"被"這個動詞為例,對中、英、法、德四種文字在使用上的區別做了分析,結論是隻有以這樣的學識為前提,才有希望寫出好的中文小說。聽到這裡我不禁撲哧笑出聲來。當時又有文學愛好者提出別的問題,那位博士也沒注意到我的反應。我對絕論一般不去爭論,而且深知發絕論者多半是些自信心超常的偏執人士,與其爭論只會是浪費雙方與旁聽者的時間。但分組討論結束後,我找到那位聽了絕論而惶惑的年輕人,跟他到屋外一株鳳凰木下閒聊,我告訴他我的看法,供他參考:會一種或數種華文以外的語言文字,當然會對華文創作起到好的作用,比如中國上世紀的作家裡,魯迅、巴金等就既能翻譯又能創作,譯、創互補互促。但也有沈從文、趙樹理那樣不通外文的作家,用中文寫出了非常好的小說。因此就寫華文小說而言,精通外文不是先決條件,你如果對世道人心有豐富的華文思維,閱讀優秀的華文小說時能心有靈犀一點通,那麼,一旦靈感爆發,駕馭華文寫出好小說是很有希望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