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美國“空軍一號”抵達日內瓦,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會晤了蘇聯新任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就核裁軍問題展開了談判。
在鐵幕的大背景下,這次“爐邊會議”在當時被外界普遍看好為冷戰破冰的一個契機。
然而,里根與戈爾巴喬夫的第一次會面,並沒有取得理想的進展。雙方圍繞著“戰略防禦計劃”以及“星球大戰計劃”互相攻訐,就“人權”和“地區性問題”爭論不休,會晤一度瀕臨不歡而散的局面。
在會晤的最後,大概凌晨五點,雙方終於同意發表一個不包含任何實際承諾的聯合宣告。
也正是在這份宣告的最後,幾乎是腳註的位置,兩位最高領袖加入了一個含糊不清的保證——即,兩國將“本著全人類的共同利益”開發一種新能源。
而這,便是ITER計劃的起源。
因此,讓美國退群的那句玩笑話……
克雷伯自己心裡也清楚,這是不可能的。
即便美國從來沒有完成過它許諾的25%經費(只支付了9%),但ITER本身便是一個依存於政治的科研工程。
在通常情況下,關於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可以作為一座遠離政治的“孤島”。
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誰也不知道未來還有多遙遠的基礎上。
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如果要讓他在美國研究機構和陸教授之間選擇合作伙伴,他毫無疑問會選擇已經在該研究領域上做出重大成果的後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