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古書與白話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記得提倡白話那時,受了許多謠諑誣謗,而白話終於沒有跌倒的時候,就有些人改口說:然而不讀古書,白話是做不好的。我們自然應該曲諒這些保古家的苦心,但也不能不憫笑他們這祖傳的成法。凡有讀過一點古書的人都有這一種老手段:新起的思想,就是“異端”(2),必須殲滅的,待到它奮鬥之後,自己站住了,這才尋出它原來與“聖教同源”;外來的事物,都要“用夷變夏”(3),必須排除的,但待到這“夷”入主中夏,卻考訂出來了,原來連這“夷”也還是黃帝的子孫。這豈非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呢?無論什麼,在我們的“古”裡竟無不包函了!

用老手段的自然不會長進,到現在仍是說非“讀破幾百卷書者”即做不出好白話文,於是硬拉吳稚暉(4)先生為例。可是竟又會有“肉麻當有趣”,述說得津津有味的,天下事真是千奇百怪。其實吳先生的“用講話體為文”,即“其貌”也何嘗與“黃口小兒所作若同”。不是“縱筆所之,輒萬數千言”麼?

(5)其中自然有古典,為“黃口小兒”所不知,尤有新典,為“束髮小生”所不曉。清光緒末,我初到日本東京時,這位吳稚暉先生已在和公使蔡鈞大戰了,(6)其戰史就有這麼長,則見聞之多,自然非現在的“黃口小兒”所能企及。所以他的遣辭用典,有許多地方是惟獨熟於大小故事的人物才能夠了然,從青年看來,第一是驚異於那文辭的滂沛。這或者就是名流學者們所認為長處的罷,但是,那生命卻不在於此。甚至於竟和名流學者們所拉攏恭維的相反,而在自己並不故意顯出長處,也無法滅去名流學者們的所謂長處;只將所說所寫,作為改革道中的橋樑,或者竟並不想到作為改革道中的橋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