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一本以真實地點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既是小說,說明它完全來源於虛構。因為虛構,地點產生新的暗示。彷彿所寫的此地,另有他方。它和真實的關係變得微妙。涉水而過,投奔岸的另一邊。
一張《喜馬拉雅》的原聲碟,是在拉薩的一家小店裡購買。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前半部分,塞上耳機,大部分時間聽的是《喜馬拉雅》的第二首Norbu.有時是第十一首karma.兩段曲子伴隨很長時間。音樂帶來的回憶隧道,聯結藍天烈日,冰雪清泉,以及莽莽峽谷中抵達的偏僻村落。在高原地區與自然血肉相聯的深刻感受,是一種植根。我知道,它對我的人生非常重要。其重要性,超過我在不同的城市裡停停走走,所經歷的眾多經驗。超過我所做過的許多事。
寫到書的後半部分,停止了在寫作時聽音樂。穿越過那條隧道,抵達記憶,想象和理解的核心。於是寫作最終需要的只是靜默。
2
墨脫。它是地圖上的一個標識。在地理雜誌裡看到關於它的報導,是很多年之前。一幅照片,赤腳的背夫揹著貨物走在森林之中。泥濘沼澤。樹枝藤蔓潮溼交織。那段文字裡寫到,此地曾被稱作蓮花隱藏的聖地。如果不經歷艱辛的路途,如何能夠抵達美好的地方。神秘的象徵。它所發生的意義,是一種指引。
在去往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路上,我曾經以為自己會死去。晚上在山谷中的木頭棚子裡留宿,臨睡之前,會問自己,明天是否能夠依舊活著趕路,而不是被塌方和泥石流砸死。每天都是。這段經驗,使我知道自己已經與以往不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