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木齋先生對我有兩種誤解,和我的意見有一點不同。
第一是關於“文”的界說。我的這篇雜感,是由《大晚報》副刊上的《惡癖》而來的,而那篇中所舉的文人,都是小說作者。這事木齋先生明明知道,現在混而言之者,大約因為作文要緊,顧不及這些了罷,《第四種人》這題目,也實在時新得很。
第二是要我下“罪己詔”。我現在作一個無聊的宣告:何家幹誠然就是魯迅,但並沒有做皇帝。不過好在這樣誤解的人們也並不多。
意見不同之點,是:凡有所指責時,木齋先生以自己包括在內為“風涼話”;我以自己不包括在內為“風涼話”,如身居上海,而責北平的學生應該赴難,至少是不逃難之類〔8〕。
但由這一篇文章,我可實在得了很大的益處。就是:凡有指摘社會全體的癥結的文字,論者往往謂之“罵人”。先前我是很以為奇的。至今才知道一部分人們的意見,是認為這類文章,決不含自己在內,因為如果兼包自己,是應該自下罪己詔的,現在沒有詔書而有攻擊,足見所指責的全是別人了,於是乎謂之“罵”。且從而群起而罵之,使其人揹著一切所指摘的癥結,沉入深淵,而天下於是乎太平。
七月十九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四月四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幹。
〔2〕指《大晚報·辣椒與橄欖》上張若谷的《惡癖》一文,原文見本篇“備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