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南和巴固在這個社交圈子中出現,需要幾句話說明一下。林琴南反對整個兒的現代化運動,而巴固是新文###動派的好友。木蘭和立夫極其佩服這位宿儒林琴南和他詩情畫意的生活。林琴南發現有那麼一個年輕貌美的崇拜者如姚木蘭,自然也心中竊喜。但是巴固是獨樹一幟的。立夫是個人主義者,一向避免與革命分子交往,因為他不能參加一群人去喊易卜生,杜思退益夫斯基和顯克微支。他雖然也知道這些西洋名家,但是敬而遠之。另外還有許多小團體,如法國回來的,日本回來的,英美回來的,每一個團體都有其週刊,彼此都動手交戰,也都元氣淋漓。一旦一個問題提出來,各週刊都有熱烈的討論,都主張自由進步,隨時批評政府和古老中國的文化。也有一個團體是巴固加入的,其中主要是英美的畢業生,廣徵博引地寫論文,把英國的妥協傳統也躬行實踐,和段祺瑞的政府妥協和好。這就是他們的敵對派諷刺的英國“紳士”派。他們的教授風度,他們的保守緩進態度,他們對政府的和好聯絡的趨勢,都使立夫對他們避之唯恐不遠。立夫預測說:“他們都會入朝為官的。”結果都不出立夫的預料。教授的賣弄學問,都是求取總長或顧問職位的敲門磚。由於他們對統治者所作所為每每予以粉飾或解釋,尤其是站在統治階級的觀點,就以向日本借款一事,他們說那是政府唯一能存在的理由。立夫寧願與一群作家來往,其中大部分並未出洋留學,而他們最大的樂趣就是諷刺這群“紳士”先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