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原題為《關於本刊》。
凡創作的理想,必經過相當的試驗、誤會、堅持,然後成功。本刊出版以來,經各方投稿者的贊助,始有今日,近來外稿越來越多而越好,更能接近原來的理想。但是在本人仍認為心中想要實現的理想雜誌尚未實現,其能實現與否須靠撰稿人幫忙,所以把這一點意思寫下如左。
本刊宗旨在提倡小品文筆調,即娓語式筆調,亦曰個人筆調,閒適筆調,即西洋之FamiliarStyle,而範圍卻非如古之所謂小品。要點在擴充此娓語筆調之用途,使談情說理敘事紀實皆足以當之。其目標仍是使人"開卷有益,掩卷有味"八個大字。
要達到這八個大字的目標,非走上西洋雜誌之路不可。西洋雜誌好的就是叫人開卷有益,掩卷有味。中國的雜誌文字,輕者過輕,重者過重,內容有益便無味,有味便無益。如某雜誌一翻開目錄,就是××之鳥瞰,××之展望,××之檢討,××之動向,老實說,誰會去讀這些文章,故曰有益而無味。如小品之風也月也雪也金魚也,味倒有矣,而益則無,雖可讀,卻非不可不讀,讀了也毫無所得,故曰有味而無益。然在西洋雜誌卻常見既有味又有益的作品,增加我們的知識,啟迪我們的靈機,非但可讀,並且不可不讀。我嘗給他分析一下,得以下結果:
(一)意見比中國自由。因用了個人筆調,篇篇是有獨見,得自經驗,出自胸襟的話,或牧師敘述為何不叫他的兒子做牧師,教科書書局編輯揭教科書之黑幕,某人贊成納妾,某人反對蜜月旅行,大家自由的,大膽的,發揮下去,這是有價值的文學,也即是誠實的文學。中國所以如此大家依樣畫葫蘆,因為中國人善罵,怕罵便不能說出心中的話,而結果流為白茅千里世界。口未開已先知其衛道,筆未下已可斷其投機。故必有人敢捱罵,弔詭譎奇,才能打破這個偽道學的局面。《論語》曾經有過兩篇大膽的文章,一是洋人寫的《開房間》,一是女子寫的《一月一次的刑罰》,便是此種大膽的文字,也是誠實的文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