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瑪格特來訪,從行囊中取出一本看起來破舊不堪的德文書,興致勃勃地說:“和你的孩子一塊兒讀,是寫兩個德國小孩在北京的故事。”
我接過書翻翻;1903年柏林出版,以孩子的口吻寫1900年8月的北京。插圖上有拖著辮子的中國人。
我沒說話。
晚上,瑪格特像老祖母一樣戴上老花眼鏡,捧著書,擱起腿,讓兩個孩子簇擁在燈下說起故事來。我就在花園裡把抽長了的葡萄藤繞到欄杆上;月光裡的葡萄葉子綠得發亮。
就寢前,十歲的孩子來到床邊道晚安,說:“那義和團的書很有意思,我們已經講到第十頁了。”
他停下來,思索了一會兒,又說:“可是,我覺得有點兒奇怪——裡面的中國人,媽媽,都是壞人呢!”
我看看他,多麼美的臉龐,明亮的眼睛裡有對整個世界的好奇和困惑。我知道你會來,我知道你會問,孩子,可是我該從哪裡和你開始呢?
也許該從1792年大英帝國派往中國的使團開始。五艘船載了近七百個人,包括喬治國王的特使、畫家、音樂家、科學家……,在大海上航行了十個月之後抵達了天津,在承德覲見了乾隆。
英國人的目的在成立外交使館以保障本國商人的安全和利益,天下唯我獨尊的中國人卻還不知道外交上有所謂對等關係。乾隆對馬夏爾尼之不願行叩頭禮極為不悅:“朕於外夷入覲,如果誠心恭順,必加恩待,用示懷柔。若稍涉驕矜,則是伊無福承受恩典,亦即減其接待之禮,以示體制。此駕馭外藩之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