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輯一 人在歐洲 開啟二二八的“黑盒子”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你是外省人?"白頭髮的陳教授問我,我不經心地點點頭,卻也感覺到他表情的複雜。

離開臺灣之後,三十幾年不曾回去探過親。對於我這麼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新留學生,他一方面想特別地關照,因為我也是中國人,一方面,又有著排解不開的憎恨——我是個外省人。而做了一世異鄉人的他,忘不了二二八事件的回憶。

他的傷痛與仇恨,很深。我對二二八的無知,也很徹底。

一九三九年,一萬五千個波蘭人在俄國兵士的槍口下被推進一節一節發臭的火車,開往荒野中的勞工營。憂心盼望的妻子兒女在半年之中還收到幾封來信。到了第二年的五月,突然音訊杳然。兩年之後,德國人在卡定河邊的森林裡挖出四千三百廿一具屍體,這些波蘭人的屍體。

俄國政府說這些人是德國人殺的,但提不出任何證據。波蘭的老百姓卻斬釘截鐵地認為,毫無疑問,是俄國人乾的。但是波蘭,身為蘇聯的附屬國,是不敢說話的。他們的政府不允許歷史學者去研究這段大屠殺的公案。也沒有人敢問:那沒有屍體的一萬個人又遭到了什麼結局?

歷史,不分中外,都是政權的工具。六十年代的赫魯曉夫曾經對當時的波蘭領袖哥穆爾卡建議:設立一個特別調查團,由俄國與波蘭的歷史學者組成,共同去發掘卡定河的冤案。哥穆爾卡卻推諉了。為什麼?哥穆爾卡本身的政治力量依靠當時波蘭人的愛國情緒,對俄國人越恨,愛國情緒就煽得越熱,對他的政權就越有利。解開了卡定河的歷史公案,很可能也就淡化了波蘭人的恨俄情緒,對他個人的政治策略有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