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地說,在中國曆朝歷代當中,清朝的表現還算是比較優秀的:歷屆皇帝都很勤勉。清朝的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達到了歷史巔峰,皇帝們在工作量大增的情況下,沒有罷工、曠工,也沒有把工作量推給身邊的太監,甚至連荒淫無道、低能弱智的皇帝都不曾出一個,相當不容易;清朝尊崇儒學,弘揚儒家思想,並以此自我約束,公開承諾“永不加賦”,還真的在法律上、明面上做到了低稅負;清朝經濟繁榮,保持了兩百年的社會穩定。從明朝後期開始,中國人口開始急劇增長,清朝不僅比之前的朝代多養活了幾億人口,還貢獻了傳統社會的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儘管清王朝表現優秀,但它卻是口碑最差的王朝之一,差到可以用臭名昭著來形容。後人一想到專制王朝的反動、黑暗和腐朽,腦海中就浮現出清朝的例子。人們熟悉的是,近代中國積貧積弱,清政府面對頹勢,束手無策,讓國家任人宰割。後人普遍認為,清王朝要為近代中國跌入悲慘的深淵、錯失發展的良機負責。更惡劣的是,清王朝在晚期屠殺追求變革的仁人志士,與多場變革運動為敵,彷彿逆歷史潮流而動。這些都讓後人對它沒有好感。總之,清王朝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好王朝,卻不是現代標準下的好朝代。
改革,是晚清的關鍵詞。即便是滿人統治階層,在內憂外患之中,也認識到非改革不足以挽救統治了。就連被很多人視為頑固派頭子的慈禧太后,也“何嘗不許更新”。她扼殺了維新變法,卻主導了清王朝最後十年的新政運動;她廢除了維新派的變法主張,但她自己走得比維新派還要遠,就連維新派不敢提出的“設議院”、“立憲法”,慈禧也下令實施了。在1901年1月29日頒佈的新政上諭中,慈禧把話說得很明白:“世有萬祀不易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治法。”“法敝則更,要歸於強國利民而已”,她也是希望變法圖強的,畢竟國家強盛也符合慈禧及其滿人權貴的利益。她在上諭中坦率說道:“誤國家者在一私字,禍天下者在一例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