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風暴永遠是龐大的政治體制中的一陣涼風,是繁雜的政治活動中的一個內容而已。再周密的反腐法律,也只是現行“遊戲規則”的組成部分之一。所以,我們不能脫離大的政治環境,把反腐敗孤立出來談。
乾隆朝越反越腐的疑問,要從政治制度中去尋找答案。儘管乾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預防、懲治腐敗,他也推出了更多的制度,把官員們往腐敗的道路上推。這些制度包括臣工貢獻、皇帝出巡、議罪銀、賠補虧空、官員公捐等。
臣工貢獻就是達官顯貴們向皇帝進貢,是“送禮”的文雅說法。在地方上任職的督撫要員們不定時地送給皇帝一些地方特產,可以聯絡感情,但要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之上。可雍正朝將“臣工貢獻”定為一項制度,把它確定為地方督撫要員的一種政治義務。到乾隆時,乾隆皇帝更是把地方高官進獻貢品的多少、好壞、週期長短,和他們的“忠誠度”聯絡在了一起。他的邏輯是:既然你口口聲聲說效忠皇上、為皇上盡心辦事,就要在物質上有所表現。於是,乾隆把臣工貢獻制度嚴密化、系統化,增加了直接向皇帝進貢的大臣的範圍,並且默許一些中下級官員逾制、越級進貢;進貢的週期越來越短,之前一般是端陽、萬壽、元旦的時候大臣們進貢,乾隆朝又規定上元、中秋等節也要進貢,而且平常要有“非例之貢”。僅有制度可循的,乾隆時期的天下總督每年進“例貢”一百八十三項、巡撫進“例貢”二百七十七項,這還不包括制度之外的“非例之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