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熙五年(1194)春天,太上皇趙昚的生命走向盡頭。
趙昚病重的三個月間,趙惇沒有探望過一次。相反,他天天在宮中與李鳳娘遊宴。趙惇如此行徑,完全喪失了人心。皇帝不孝,又不聽勸諫,群臣們只能將此歸咎於自己沒有做好大臣職分。他們紛紛上疏自己彈劾自己,請求罷黜。在奏章中,大臣們指出朝廷出現了道德危機,一向提倡的孝道沒有得到執行,感到自己列位朝堂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受到懲處。奏章上去後,官員們按慣例都居家待罪,不去辦公了。但另一方面,所有大臣都“待罪在家”,荒廢了朝政,也是變相地勸諫皇帝,類似於今天的集體罷工。於是,朝廷上出現了“舉朝求去,如出一口”、朝政無人打理的現象。趙惇依然對此置若罔聞。
六月,趙昚已經到了彌留之際。臨死前,他特別想見兒子趙惇一面,顧視左右,淚流滿面,卻說不出話來。訊息傳出重華宮後,輿論大譁。宰相留正、兵部尚書羅點、中書舍人陳傅良、起居舍人彭龜年等人不得不再次進諫,力勸趙惇過宮去與太上皇訣別。其中,彭龜年跪在地上不斷地磕頭,頭破血流,滿身滿地都是鮮血。留正則拉住皇帝的衣裾不放,哭著懇請趙惇一定要去見太上皇最後一面。趙惇只反覆說“知道了,知道了”,一點沒有起駕去重華宮的跡象。最後拗不過大臣的死勸,趙惇讓唯一的兒子、嘉王趙擴代為前往探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