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更喜歡法家傾向的文吏,看似奇怪,卻是事實。他重用的人,衛青、張湯、桑弘羊等等,都不是儒生。大儒董仲舒,則其實被邊緣化。
例外的是公孫弘。
公孫弘非同一般。我們知道,武帝朝丞相十三個,罷官免職四人,獲罪自殺二人,下獄處死三人。其餘,則石慶膽小怕事,田蚡精神失常,車千秋唯唯諾諾。既平安無事又能有所作為的,幾乎唯有公孫弘。
然而公孫弘這位儒生卻恰恰是獄吏出身,所以他跟張湯情投意合,配合默契。張湯援引儒家經典解釋判決,公孫弘則對張湯讚不絕口。其中奧秘,值得深思。
事情恐怕還得從頭說起。
先說秦。
大秦帝國是“吏治天下”的,這當然與他們靠法家思想立國有關。在法家看來,一個國家只需要兩種人:農民和戰士。農民為君主種田,戰士為君主打仗,如此便足以富國強兵。其他人,都是多餘。
那麼,誰來管理農民和戰士呢?
文吏。從朝廷大吏,到郡縣長吏,再到鄉里小吏,都如此。事實上,一個只有農民和戰士的國家,是不需要思想文化的。那些種田的“工蜂”,打仗的“兵蟻”,也不需要懂得太多,守紀律聽命令就行。
故,秦人“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劉邦創立的新政權則是另一番景象。高、惠、文、景四朝,一般事務仍沿秦例交由文吏處理。佔據要津的則不是功臣勳貴,便是他們的後代,比如曹參之子曹窋,周勃之子周亞夫。周亞夫還既當過太尉,也做過丞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