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一、從邵循正先生的研究談起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在中國研究明與帖木兒帝國交往史的學者中,北京大學已故邵循正教授佔有突出的地位。前面我們提到本世紀初以後漸有學者把漢學與伊朗學結合起來,邵循正先生是走在這個潮流前列的傑出學者。他率先把中西史料對比的方法用於明代西域的研究,早在30年代就曾發表《有明初葉與帖木兒帝國之關係》(注:初發表於清華大學《社會科學》,第二卷,第一期,單行本,1936年10月;過載《邵循正歷史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將帖木兒帝國史臣阿卜答兒·剌札黑·撒馬爾罕地著作的有關明朝之記載與《明史·西域傳》比較,多有發現。這樣一篇重要的論文,大約是因為明史學界與西域研究交流較少的緣故,很少見有國內外學者提及。

阿卜答兒·剌札黑·撒馬爾罕地為沙哈魯國王后裔作傳記,名曰《兩顆福星之升起》(Matla‘al-Sa‘adin),其中收有明朝與沙哈魯國王往來的資料,因而此書在上個世紀就已引起歐洲內陸亞洲研究學者們的注意。法國學者迦特梅爾於1843年曾將此書之一部分譯為法文,英國的張伯斯(W.Chambers)也將此記載譯為英文,後來布萊特施耐德(E.Bretschneider)將英譯收入其《中世紀研究》(Medieval Researches)。當時雖然歐洲已有學者研究《兩顆福星之升起》中有關明與帖木兒往來的史文,但受時代限制,他們均未將阿卜答兒·剌札黑·撒馬爾罕地的記載與漢文資料聯絡起來。本世紀初法國蒙古史學家布洛曬(E.Blochet)在其《蒙古史導論》(Introduction a l’histoire des Mongols)中將有關段落的波斯文原文摘要刊出,並將其部分譯為法文。布洛曬在詮釋撒馬爾罕地的記載時,粗略地使用了一些《明史》中的記載,比他的前人大大前進了一步,啟開了利用漢文與波斯文史料研究明代與西域關係的大門,有開山之功。上述歐洲學者的研究成為邵循正先生進一步研究的基礎。邵循正教授閱讀上述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後,感覺尚無滿意之作;本世紀初以前的學者均未能融會中西史料,布萊特施耐德雖收入了張伯斯所譯《兩顆福星之升起》,但未讀波斯文原文,不知譯文疏誤之處及致誤之由。布洛曬雖然已經使用了一些《明史》中的史料,但搜求漢文文獻的能力畢竟有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