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時航海地理學的另一個重大進步是產生了“東洋”和“西洋”的觀念。“東洋”的名稱可能與宋代的“東大洋海”有關。“東洋”的概念初見於元人陳大震所著《大德南海志》,分為“大東洋”與“小東洋”。
《東西洋考》“汶萊”條中提到,汶萊為“東洋盡處,西洋所自起也”。許多學者據此研究“東洋”與“西洋”的地理劃分。“東洋”與“西洋”的地理範圍的確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一點給研究者們增加了許多困難。但單從地名考訂上下功夫,很難解釋清這個問題。所幸張燮在《舟師考》中分別敘述了“西洋針路”和“東洋針路”。據此筆者推斷,“東洋”與“西洋”的區分的基本依據在於航線的根本不同:東洋與西洋的概念起源於從中國大陸出洋的航線。自宋代起,中國海船出洋前往今東南亞和北印度洋海區大體有兩條航線,一是從大陸出發向東航行,經澎湖抵臺灣,再沿臺灣、菲律賓列島、加里曼丹等西太平洋島弧南下,是為東洋航線。二是沿大陸近海航行,過印支半島,進入暹邏灣,是為西洋航線。(注:參見拙文《“東洋”與“西洋”的由來》,本書第1—19頁。)香港學者陳佳榮在其論文《鄭和航行時期的東西洋》中,對東西洋概念的來源有重要論述,筆者深受其益。他指出:南海的珊瑚礁“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塘”是古代航海的高風險區,舟師皆知迴避,故南海成為東西洋的天然分界。(注:載《走向海洋的中國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6—143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