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這部奇書,讀者們不論年齡大小、時代先後、地域差異多大、政治社會制度如何不同,讀後都會有不同的領悟。
一個讀者個體,他從小到老、從華南到華北、從小學到大學、從國內到海外、從大陸到臺灣、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由於生活經驗的變換、知識接觸面的擴大,他每次讀《紅樓》也會“別有一番滋味”。
一
筆者幼讀《紅樓》,亦嘗為“焚稿”垂淚,為“問菊”著迷。它是青年人情竇初開時的愛情寶庫,也是學習古今文學的初階——論舊詩詞,則盛唐而後、《花間》之前,芹溪之作品亦足以亂真;論白話文,則胡適、魯迅亦難望其項背。老實說,在筆者這輩“五四”以後出生的“作家”,它對我們都是新舊文學習作的啟蒙教科書。
大學時代,在防空洞再細讀《紅樓》,筆者便覺得它在文學之外實在也是一部社會史鉅著——是反映我們那個兩千年未嘗有基本變動的儒家宗法社會的綜合記錄。
食色性也。“寶黛之戀”,兩千年來,何代無之?而“金玉之緣”,因“父母之命”而“終成眷屬”——在筆者這一輩以上的老人,除了“私奔”之外,亦絕無他途可循。結兩千年婚姻制度之總賬,曹霑真是第一支筆。
作為一個對社會科學才剛啟蒙的大學生,筆者在大學時代便體察出,社會科學上所揭出的“文化衝突”的概念,便是曹雪芹這位第一流天才服裝設計師,終使大觀園中諸姑娘、奶奶都變成“半截美人”的癥結所在。滿人天足,也可說痛恨纏足。康熙帝曾下詔禁止纏足,然終以入關不久,為使漢族臣民休養生息、“不願擾民”而中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