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誰的戰爭?也就是說這場戰爭原本是曹、劉之戰呢,還是曹、孫之戰?應該說在開始的時候,就是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下的時候,他的目的是要奪荊州、伐劉表、滅劉備,這個目的當曹操奪取了江陵以後應該說是基本上已經完成了,他為什麼還要順江東下?他順江東下到底是打誰的?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說是打劉備的,孫權被諸葛亮、魯肅和周瑜拉下水了;還有一種觀點,就是打孫權的,主張是打孫權的觀點的依據主要是曹操寫給孫權的那封信,而那封信我們知道本身是可疑的。那麼我的看法呢,應該說他的孫江東下是打劉備,也打孫權。因為這個可以從孫權對周瑜的話來作證明,孫權跟周瑜說:公瑾兄,你帶著軍隊先走,打得贏固然好,大不贏你回來,孤親自與曹孟德決一死戰。他是這樣說的,這說明曹操的目標是孫權;如果曹操的目標是劉備,而孫權是被拉下水幫劉備的,孫權的話就應該這樣說:公瑾兄,你帶著部隊去看看,打得贏咱撈一把,大不贏你趕快回來,咱不管那劉豫州的死活了。他應該這麼說。但是問題在於,孫權的這段話是記載在《江表傳》裡面的,是不是可靠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先把它放下。 第二就是規模如何?有一種說法說這場戰爭其實曹操只有五千人,就是他追趕劉備一路追過來的那五千輕騎兵,證據在哪裡呢?證據在諸葛亮的話裡面,諸葛亮對孫權說曹操勞師遠征,追趕劉豫州一日一夜三百里,追到這個地方來已成了強弩之末,很顯然就是指那五千輕騎兵嘛。但是如果曹操的軍隊只有這五千輕騎兵的時候,劉備見了周瑜,周瑜告訴他帶來了三萬人,劉備怎麼會說“很少”呢?你三萬加上劉備一萬,加上劉琦一萬,五萬人對五千人還少啊?可見曹操這個時候不只五千人。而且《周瑜傳》的正文說得很清楚,說:“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這是《三國志·周瑜傳》正文記載的,也就是說曹操這個時候應該有幾十萬人,到底是幾十萬我們搞不清楚,學術界的說法有五十萬、四十萬、二十萬這樣幾種,就是我在上集也算過賬,八十萬打個對摺四十萬,再打個對摺二十萬,再打個對摺也有十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