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秋國共的第五次“圍剿”和反“圍剿”開始時,位於贛南、閩西的中央蘇區正處於全盛時期。雖然在此之前長江流域與中央蘇區可以形成掎角之勢的幾個大的蘇區如鄂豫皖、湘鄂西已經相繼被國民黨軍佔領,但當時仍然不會有太多人想到,一年之後的秋天,這一中共控制的最大的蘇維埃區域就會在國民黨軍強大壓力下,隨著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而易手。失敗的結局使中共不得不走上長途跋涉之路,尋找繼續生存、發展的機會,突圍中的艱難也導致了中共在奪取政權前最重要的一次領導層變換。同樣讓人很難預想到的是,經歷瞭如此慘痛的挫折,在對手看起來已是奄奄一息的中國共產黨及其武裝,很快又能重新振作,在陝北站住腳跟;而且這次失敗實際上就是中共奪取全國政權前最後的一次戰略性失敗,從此中共的革命奪取政權之路大有直濟滄海之勢。
失敗總不是件讓人愉快的事,與中共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程序的描述相比,對於中共歷史上這樣一次重要的失敗經歷,具體的研究和闡述不是很多,有許多問題我們尚不能得其詳,簡單的原則論述和具體的歷史執行脈絡也常常相差不可以道里計。而當我們重複當年更多的是基於政治考慮的結論,以“左”的錯誤為這次失敗定性時,往往忽視了其中包含的歷史的、社會的諸多因素。政治定性的高屋建瓴後面,被斷送的可能是一個個正在具體影響著社會歷史的細節,歷史離開了細節,總讓人想到博物館那一具具人體骨骼,的確,那是人,但那真的還是人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