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上,向來儒、釋、道並稱為三教。儒本是一種學術,因在上者竭力提倡,信從者眾,才略帶宗教的權威。道則是方士的變相。後來雖摹彷彿教,實非其本來面目。二者都可說是中國所固有,只有佛教是外來的。
佛教的輸入,據《魏書·釋老志》,可分為三期:(一)匈奴渾邪王之降,中國得其金人,為佛教流通之漸。(二)哀帝元壽元年,即公元之二年,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三)後漢明帝,夢見金人,以問群臣。傅毅以佛對。於是遣郎中蔡愔(yīn)和秦景憲使西域,帶著兩個和尚,和佛教的經典東來。乃建寺於洛陽,名之為白馬。案金人乃西域人所奉祀的天神,不必定是佛像。博士弟子,從一外國使者口受經典,也是無甚關係的。帝王遣使迎奉,歸而建寺,其關係卻重大了。所以向來都說漢明帝時,佛法始入中國。然而楚王英乃明帝之兄。《後漢書》已說其為浮屠齋戒祭祀。明帝永平八年,即公元六五年,詔天下死罪,皆入縑(jiān)贖,英亦遣使奉縑詣國相。詔報曰:“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慈,潔齋三日,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注281當明帝時,楚王業已如此信奉,其輸入,必遠在明帝以前。梁啟超《佛教之初輸入》,注282考得明帝夢見金人之說,出於王浮的《老子化胡經》,浮乃一妖妄道士,其說殊不足信。然則佛教之輸入,恐尚較耶穌紀元時為早。大約中國和西域有交通之後,佛教隨時有輸入的可能。但在現在,還沒有正確的史實可考罷了。注283這時候,輸入的佛教,大約連小乘都夠不上。所以和當時所謂黃老者,關係很密。黃老,本亦是一種學術之稱。指黃帝、老子而言,注284即九流中道家之學。但此時的黃老,則並非如此。《後漢書·陳愍(mǐn)王寵傳》,說國相師遷,追奏前相魏愔,與寵共祭天神,希冀非幸,罪至不道。而魏愔則奏與“王共祭黃老君,求長生福而已,無他冀幸”。此所謂黃老君,正是楚王英所奉的黃老。又《桓帝紀》:延熹九年,注285祠黃老於濯(zhuó)龍宮。而《襄楷傳》載楷上書桓帝,說“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則桓帝亦是二者並奉的。再看《皇甫嵩傳》,說張角奉祠黃老道。《三國志·張魯傳注》引《典略》,說張修之法,略與張角同。又說張修使人為奸令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習。則此時所謂黃老,其內容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