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就在《江華條約》簽訂的那一年,有一位年僅18歲的河南籍秀才參加了當年的鄉試。
然後他落第了。
這也難怪,哥們兒本就不是讀書的料,就連那秀才出身,其實也是捐來的。
不過他並不氣餒,決定三年後再接再厲。
清光緒四年(1879年),此人再度信心滿滿地踏進了考場,然後再度兩手空空地走了出來。
連續兩次落榜,要換了一般的書生,多半也就該垂頭喪氣一番然後無可奈何地重拾書本再戰三年,若碰到個腦殘點的,就很有可能乾脆直接拉大旗佔山頭造反了。
可這位河南少年卻相當灑脫,一點也不鬱悶,而是大筆一揮: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豈能齷齪久困筆硯間。
接著,他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投筆從戎。
清光緒六年(1880年),此人來到山東登州,投了李鴻章麾下的淮軍統領吳長慶,成為一名職業軍人。
由於吳長慶和他們家向來交好,尤其和他叔叔更是八拜的把子兄弟,所以對於初到乍來的他,自然是非常的照顧。
以上本是一個相當稀鬆平常的故事,簡單概括也就一句話:一個河南人,考進士兩次不中,便去從軍,投了他叔的哥們兒。
而之所以要來上面這麼一大段還硬要跟《江華條約》扯上一腿子,其原因有二。
首先,這主角不是一般人,他有名有姓,叫袁世凱。
關於袁世凱,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是英雄還是國賊,此書一概不做討論,我只說歷史,不給人上色,也不畫臉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