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章 世界大革命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布哈林說:“我認為,我們今天正開始進入一個革命時期。這個時期可能很長,也許要花上50年的光陰,革命才能在全歐,最後在全世界,獲得全面勝利。”

——藍塞姆,《1919俄國六週記》

(Arthur Ransome,1919,p.54)

讀雪萊的詩(更別提3000年前埃及農民的哀歌了),令人不寒而慄。詩中聲聲控訴壓制與剝削。後之世人,是否依然會在同樣的壓制剝削之下讀這些詩?他們是否也會說:“想不到,連那個時候……”

——1938年德國詩人布萊希特

讀雪萊詩《暴政的假面》有感(Brecht,1964)

法國大革命以降,歐洲又發生了一場俄國革命。等於再次告訴世人,祖國的命運,一旦全然交託給貧苦卑賤的普羅大眾,哪怕敵人再強悍,也終將被趕走。

——錄自1944年義大利戰時游擊隊

吉奧波納第十九旅宣傳壁報(Pavone,1991,p.406)

革命是20世紀戰爭之子:特定來說,革命指1917年創立了蘇維埃聯盟的俄國革命。到了1931年戰爭時代的第二階段,蘇聯更搖身一變,成為世上數一數二的超級強國。但由廣義來看,則泛指作為20世紀全球歷史常數的歷次革命。然而,若單憑戰爭本身,其實不足為交戰國帶來危機、崩潰與革命。事實上在1914年之前,一般的看法恰恰相反,至少對那些舊有政權而言,眾人都不認為戰爭會動搖國家。拿破崙一世即曾大發牢騷,認為奧地利皇帝就算再打上100次敗仗,也可以繼續逍遙,照樣做他的萬世皇帝——不然你看,普魯士國王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軍事上遭到慘敗,國土又丟了大半,卻還在那裡當王。可是我拿破崙,貴為法國革命的驕子,卻沒有這種好命,只要吃上一次敗仗,地位就大為不保。可是到了20世紀,情況完全改觀。總體戰爭對國家人民需求之高,史無前例,勢必將一國國力所能的負荷推至極限。更有甚者,戰爭代價的殘酷,國家民族甚而瀕於崩潰的臨界點。縱觀兩次總體大戰的結果,只有美國全身而退,甚至比戰前更強。對其他所有國家來說,戰爭結束,同時便意味著大動亂的來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