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1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889年,也就是社會主義者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即第二國際)成立的那一年,有一位著名的美國專家在對世界經濟做過通盤考察之後指出:自1873年起,世界經濟的特徵便是空前的騷動和商業不景氣,他寫道:

它最值得注意的特色,是它的普遍性。它既影響到牽涉戰爭的國家,也影響到維持住國內和平的國家;影響到擁有穩定通貨的國家,也影響到通貨不穩定的國家……影響到奉行自由交易制度的國家,也影響到其交易多少受到限制的國家。它在像英國和德國這樣的古老社會當中是令人嘆息的,在代表新社會的澳大利亞、南非和加利福尼亞也是如此。對於貧瘠的紐芬蘭和拉布拉多(Labrado)居民而言,它是難以承受的災難;對於陽光燦爛、蔗田肥沃的東、西印度群島居民而言,也是難以承受的災難。同時它也沒有使居於世界交易中心的人更為富有,然而通常在商業波動最劇烈和最不穩定的時刻,他們的獲利也最大。[4]

雖然有些日後的歷史學家認為難以理解,但這種通常以比較平淡無奇的方式所表示的看法,卻是許多當時觀察家們所共有的。因為構成資本主義經濟基本節奏的商業週期,雖然在1873年到19世紀90年代中期確實造成了一些嚴重的不景氣,可是從未趨於停滯的世界生產,仍舊繼續戲劇性地向上攀登。在1870—1890年間,在五個主要產鐵國中,鐵的產量不止增加了一倍(由1 100萬噸增加到2 300萬噸),而現今已成為工業化指數的鋼產量,也增加了20倍(由50萬噸增加到1 100萬噸)。國際貿易持續大幅度增長,雖然其速度不似以前那樣快得令人暈眩。在這幾十年中,美國和德國的工業經濟大步前進,而工業革命也波及了像瑞典和俄國這樣的新國家。若干新近整合到世界經濟中的海外國家,開始步入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因而難免也導致與20世紀80年代十分相似的國際債務危機,特別是這兩個時期的債務國家也大致一樣。由於阿根廷鐵路系統在五年間增長了一倍,而阿根廷和巴西每年也吸引到20萬移民,因此在拉丁美洲的外國投資於19世紀80年代躥升到令人咋舌的大數目。我們可以把如此壯闊成長的生產時期稱為“大蕭條”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