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夫裡洛·普林齊普在薩拉熱窩街頭刺殺斐迪南大公夫婦的前一晚,六十二歲的弗朗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將軍坐下來,寫了封一副要慷慨赴難的信給情婦吉娜(他寫給吉娜這樣的信不只一封)。康拉德寫道,戰爭就要來臨,奧匈帝國挨不過這場戰爭;俄國和塞爾維亞會是“這個君主國的棺材釘”。但康拉德會打到最後一口氣,“因為如此古老的君主國和如此古老的軍隊不能亡得不光彩”。[1]
康拉德的浮誇之詞,掩蓋了更為不堪的真相:不只這個帝國完全未準備好迎接這場即將來臨的風暴,康拉德本人亦然。康拉德在當作家和官員時表現得亮眼,但他從未聽過現代戰場的槍炮聲。他以探討布林戰爭和其他衝突的戰術性著作名揚國外,但他唯一的作戰經驗,是來自一八七八年在波斯尼亞某步兵師當基層軍官時。康拉德在一九〇一年獲弗朗茨·斐迪南賞識後平步青雲,短短五年就從一星將領升為三星將領,但現代戰爭的嚴酷挑戰和那些挑戰所帶來的痛苦抉擇,似乎從未遮暗他熠熠耀眼的軍人生涯。大戰前卡爾·克勞斯就預料,“只要響的是軍號,而非槍炮聲,康拉德就一直會是最偉大的指揮官”。克勞斯說得沒錯,而這就要帶來麻煩。
在情婦吉娜眼中是一位地道德意志英雄的康拉德,開始惹惱德國人。俄國有人口一億七千五百萬,比美國人口多了將近一倍,比奧匈、德國、法國三國人口總和還要多,所以除非戰事一爆發康拉德就立即將所有火炮調到東部戰線,否則奧地利會被俄國的人海淹沒。[2]在德國人擊敗法國的八十八個師(據作戰計劃要大約四十二天),把兵力調到東邊打俄國人之前,奧地利的四十八個師——加上頂多德國十七個師的增援——得挺住對塞爾維亞的防線,併力抗俄國的一百一十四個師,守住加利西亞和波蘭。俄國兵力如此龐大,一旦俄國參戰,維也納別想奢望對塞爾維亞發動攻勢。[3]從動員第一天起,奧地利人就得把一切人力物力調到東邊,以擊退俄國“蒸汽壓路機”(畏怯的英國報紙所編造的字眼,用以反映俄國看來源源不絕的人力)。這輛蒸汽壓路機是揮之不去的幽靈,康拉德每次想根據俄國武力現況來修改他看似漂亮的作戰計劃時,它就出來騷擾,不讓他如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