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註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注1 需要說明的是,我做的北京人訪談,尤其是深入訪談,並未被全部收入這套《北京口述歷史》叢書之中。最近幾年,我還與其他人合作有《宣武區消失之前》《個人敘述中的同仁堂歷史》《大歷史·小人物》等圍繞北京城和北京人的口述史專著,已分別由北京出版集團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此外,對常人春、常壽春兄弟的口述訪談,也正在編輯之中。

注2 我見到的,如尹鈞科先生著《北京郊區村落髮展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和相關的幾篇論文。但作為國內正式出版的學術著作,卻似乎僅此而已。

注3 樸趾源著,朱瑞平點校:《熱河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版,104—106頁。

注4 潞河中學在通州區。1867年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在通州創立第一所教會學校,始稱八境神學院,後改稱潞河書院、潞河中學。

注5 在從通州到京城這條古運糧道上,過去有“五閘二壩十三倉”的說法。明朝正統三年(1439年)在京城東便門外修大通橋,從此這裡成為北京通向通州的通惠河的起點,大通橋上的大通閘為頭閘,慶豐閘為二閘,高碑店閘為三閘,花兒閘為四閘,普濟閘為五閘,就到八里橋了。所謂二壩,都在通州,有石壩、土壩兩座,詳見劉先生下面的正文。

注6 自明朝修通惠河後,糧船不再過閘,漕糧都是由人力搬運到上游停泊的船中,運至上閘。咸豐三年(1853年)九月初十日《實錄》:“通州向有遊民,專恃漕糧抵通盤壩,負米為生……”劉先生的爺爺從事的就是這個營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