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嫻:我父親和我母親結婚的時候,好像我父親是20歲,我母親才17歲,我母親18歲就生我姐姐了。]
亞男:我1925年生人。我是老大,我下邊一個弟弟也就五六歲吧,死了,那孩子特別聰明,特別好。我祖母死也跟這個弟弟死有關係,特別心疼,可能是犯了心臟病,就死了。還有一個妹妹四六風注211,也死了,所以蔣亞嫻就跟我差6歲。再下頭還有兩個弟弟。
我們家4個孩子,我母親不工作,就靠我父親一人生活,反正就維持著,就是正常情況下月月兒不夠花的。所以我們腦子裡就沒有上大學這弦兒。我父親供我們4個全是中專畢業。就不錯了。
我就因為家裡生活困難,初中畢業考上北京市立女子職業學校,就在原來北海後門西邊點兒,路北有一大廟,後來解放了,那學校由婦聯接管了。我學的是高階商業科。它那初中全是什麼刺繡哪縫紉哪,高中就是學商業會計,學統計,學打字,反正都是出來以後能有一技之長,能工作。北京市和平解放,我在市政府工作。公務員,算是和平解放的……
我到1943年就中專畢業了,那年還不到18歲。正好(華北物資物價處理委員會)那兒招統計,我就考統計去了,一考考上了,這麼著我和我父親兩個人一個單位,我父親比我早去幾個月,我是暑假以後考上了才去。我在統計科。工作半年(這單位)解散了,我們一同學就給我介紹到日本人的一個公司,去做出納。那兒的日本人還都講規矩,但是不管怎麼著也覺得受壓抑,精神上覺得受壓抑。可是家裡又等錢用啊,就得在那兒湊合著做吧。那時候北京有一份報紙,叫《華北新報》,那兒招考,我就考去了。在哪兒呀?在石駙馬大街西口。就在石駙馬大街路南的一箇中學裡邊設考場,好多人報考呢,好多人哩。結果一考就考上了。我們這兒的會計室考上了三個,都是我們這歲數的。我到那兒就做出納。大概有一年吧,可能整一年,就1945年了,日本一投降,就都完蛋了,國民黨就來接收了,《華北新報》就改為《華北日報》,從石駙馬大街就搬到王府井去了,就是《人民日報》舊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