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佘女士所做第一次口述記錄,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口述歷史》第1期上,受到我幾個朋友的批評,除了對這個故事本身的真實性提出疑問外,一位朋友尖銳地批評我在訪談前“案頭工作沒有做足”,這篇訪談完全是被被訪者牽著走,也因此而歸於失敗。於是,我只好從哪裡跌倒,再從哪裡爬起來,在預先準備好一些問題之後,於2003年7月19日,又對佘女士做了第二次訪談。再做時雖然恰逢佘女士痛失愛子,情緒非常激動,但對我還是相當配合,對我的回答雖然簡短,但基本上也還坦率。我也明確告知他們,我並不是記者,來為他們做訪談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任何人做宣傳,而僅僅是學術研究而已,他們對此亦表示理解。
我兩次拜訪佘女士,時間相隔兩年半之久。在此期間,我曾於2002年8月再次造訪過東花市斜街的佘女士舊居,但見這一帶的民居已蕩然無存,唯存一片工地,在這裡施工的工人告知,“佘老太太”每隔三兩天就會來看一看,“你們真要找她,就在這裡耐心盯上幾天,準會見到”。而我當然不可能蹲守那裡,所以又越明年,我才得以造訪她的新居。從我的第一次拜訪到本書定稿,轉眼竟已過了6年。這麼多年,這個故事曲曲折折,而且看來還會延續。然而,無論故事會怎樣延續,從相關的文字記載入手進行考察,也還是必要的,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對目前的眾說紛紜,提出一些有價值的解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