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一書中,“內城編”分量最重,此次編撰《北京口述歷史》,依然未改初衷,內城部分的口述,也依然以旗人後裔為主,這與清代以來京城的歷史緊密相關。
對於清代京師旗人的生活狀態,我選擇用“超穩定”一詞來描述,並以此來與其他城市包括北京南城居民的“流動”狀態相對比。而京師旗人的這種特點,則與有清一代在京城維持數百年的八旗制度緊密相關。
城牆被拆之前的北京城呈“凸”字形,分成內、外兩部分,內城在北,平面呈東西較長的長方形;外城在南,亦稱南城,東西各寬於內城500米有餘。
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沿襲歷代北方諸族的舊俗和統治需要,在京城內實行旗、民分城居住制度。經過順治五年至六年間(1648—1649年)的大規模清理,原來居住在內城的漢人無論官民被盡數驅趕到外城居住。注2內城從此成為清朝皇室和八旗王公貴族、官兵的聚居區。京城獨特的旗民分駐格局由此形成。
清朝統治者將北京視為他們的根本命脈所在,八旗額兵二三十萬,隸於京師的就有十餘萬之眾。本著“居重馭輕”的用兵原則,將八旗精銳悉聚京師,平時鎮守中央,承擔著從四面拱衛皇城的重任,有事調集出征。“禁旅”,注3又稱“京旗”,在八旗內享有高於外省駐防的重中之重的政治、軍事地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