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萊斯利·懷特曾說,能量獲取應當是瞭解社會發展的基礎。物質的複合性層次要想隨時間的推移而維繫,除非它們能自由地從所處的環境中獲取能量,人類及其社會也不例外。
如果沒有氧氣,構成我們身體的物質的複合性層次在幾分鐘後就要開始瓦解:如果沒有水,我們幾天後就會完蛋;如果沒有食物,我們至多撐上幾星期,也要嗚呼哀哉。如果將多個人聚在一起創造超個體,人們就必須獲取更多的能量,這使得能量獲取成為社會發展的基礎。
我在說“能量獲取”時,指的是人類全方位的能量獲取,最重要的有:
食物。無論是直接消耗,還是餵養牲畜以讓它們提供勞力,還是餵養肉畜以供隨後食用。
燃料。無論是用於做飯、取暖、製冷、燒窯或燒爐,還是用於為機器提供能源。燃料既包括木頭、煤炭、石油、天然氣,也包括風能、水能和核能。
原材料。無論是用於建築、金屬製品、製陶、製衣,還是用於任何其他目的。
如此定義的能量獲取與更普遍使用的生理幸福感尺度有關,但要寬泛一些。生理幸福感尺度包括諸如實際工資、人均GDP、人均GNP(國民生產總值),或者人均NDI(國民可支配收入)等。實際工資衡量校正了通貨膨脹的個人收入(無論是以現金還是其他形式獲取);GDP衡量消費、生產新增的價值和一國疆域內產生的收入;GNP衡量的是加上或減去從世界其他地方轉移財產收入或勞動收入而來的淨收入的GDP;而NDI衡量的是GNP加上或減去以貨幣或其他形式從世界其他地方獲取的淨轉移支付的GNP,包括稅收和饋贈。GDP、GNP和NDI只需各自簡單地除以研究地域的人口數量,就可轉換為人均數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