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末遺民之志節
清人入關,遭遇到明代士大夫激昂的反抗,尤其是在江南一帶。
他們反抗異族的力量是微薄的,【因其非世家貴族。】然而他們反抗異族的意識,則極普遍而深刻。【隨於社會文化傳播之廣,北宋不如南宋,南宋不如明末。】
中國人的民族觀念,其內裡常包有極深厚的文化意義。【此種觀念,遠自春秋時代已極鮮明。】
能接受中國文化的,中國人常願一視同仁,胞與為懷。【故說:“夷狄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反過來說:“諸夏而夷狄,則夷狄之。”這是極端重視民族文化的表示。故曰:“聞以夏變夷,未聞變於夷。”既主放棄偏狹的、侵略的國家主義,而採取文化的、和平的世界主義,則自然可以有此態度。】
兩漢的對待匈奴、西羌諸族,招撫懷柔,引之入塞。南北朝時北方士族與諸胡合作,大率多抱有此種思想。
遼、金的割據,雖則他們亦都慕向漢化,然而那時中國北方社會的文化基礎,本已削弱,所以同化異族的能力,不夠深強。【因此北朝對中國史上尚有貢獻,而遼、金則無。】
元人以武力自傲而鄙視漢化。清人則並無可恃的武力,一進中國,即開科取士,公開政權,依照著中國傳統政體的慣例作實際的讓步。
北方一部分士大夫,便開始與清政權妥協。【這在他們是承認一個異族君主,而交換到傳統政體之存在與參政權之繼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