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十八章 南北經濟文化之轉移(上)【自唐至明之社會】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唐中葉以前,中團經濟文化之支撐點,偏倚在北方。【黃河流域。】唐中葉以後,中國經濟文化的支撐點,偏倚在南方。【長江流域。】這樣一個大轉變,以安史之亂為關捩。

一、 經濟方面

(一)論漕運

以漕運一事而言,漢初只言漕山東粟給中都官。【《漢書?食貨志》:“五鳳中,大司農耿壽昌奏言:‘故事,歲漕關東谷四百萬斛以給京師。’”】三國鼎立,乃至南北朝對峙,各自立國,不聞北方仰給南方。隋煬帝大開運河。【大業九年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又引河通於淮海。四年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置洛口回洛倉,穿三千三百窖,窖容八千石,以納東南、東北兩渠所輸。】

他把北齊、北周與南朝三分鼎足的形勢打通一氣。東南、東北,均興水運,並不是北方要仰賴南方粟。

唐代江南戶口日多,租、調日增,漕運遂幾成問題。

開元十八年裴耀卿言:‘江南戶口多,而無徵防之役,然送租、庸、調物,以歲二月至揚州,入斗門,四月以後,始渡淮入汴,常苦水淺。六、七月乃至河口,而河水方漲,須八、九月水落,使得上河入洛。而漕路多梗,船檣阻隘。江南之人不習河事,轉僱河師水手,重圍勞費。其得行日少,阻滯日多。可於河口置武牢倉,鞏縣置洛口倉。使江南之舟不入黃河,黃河之舟不入洛口。水通則舟行,水淺則寓於倉以待。則舟無停滯,物不耗失。’開元二十二年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凡三歲,運米七百萬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