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白西漢文治政府之意義,先應注意到當時的一般情態。
一、西漢初年之社會
古代封建社會,到戰國已逐步消失。軍人、遊仕、商人,不斷由平民社會中躍起,他們攀登政治舞臺,而攫得了古代貴族之特權。
秦代統一政府在此種劇變過程中產生,因其歷年甚暫,那時的社會情態現在無可詳說。
就漢初情況而論,似乎秦漢之際雖經歷了幾次戰亂,而戰國以來社會變動的趨勢,依然照樣進行。
(一)農民與奴婢
社會上一般生活,都起了絕大變動,只有農民,還比較呆滯在陳舊的狀態下過活。
封建時代的農民,對其上層統冶者,約有如下幾種負擔:
一曰稅。
此即地租。農民耕地,在政治觀念上,系屬於其地封君之所有,故農民對其封君每年應納額定之租稅。
二曰役。
因土地所有權的觀念,轉移到農民的身分,耕地者對其所耕地之封君有臣屬之關係。【所謂“四封之內,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因此每年於農隙,又須對其封君為額定的幾天勞役。【如浚河渠、築城防、起墳墓、建宮殿等。】
三曰賦。
遇封君貴族對外有戰事,農民須對其封君貢獻車牛,或勞力。【農民不能有披堅執銳之榮耀身分,僅在軍隊中服勞役,乃至追逐軍後助威作勞。】
四曰貢。
此出農民情感上之自動,如逢年節,向其封君獻彘、兔、雞、鵝或絲、布之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