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在魯國任司寇三個月,積累了一點司法經驗。他對司法實踐雖然不感興趣,但卻善於將整個司法工作提高到哲學的層面來理解。他從周禮出發,發表了一個影響中國歷史的不俗之見。他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論語·顏淵》)從而明確提出了他的無訟說。宋代大哲學家朱熹指出孔子的意思是:“聖人不以聽訟為難,而以無訟為貴。”明代邱浚進一步說明:“聖人教人,不以聽訟為能,而必使民無訟為至。”孔子創立的“無訟”理論為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秩序價值取向提供滋養,從此,無訟幾乎成了所有中國人的共同理想,在華夏先民看來,無訟便是一個天堂般理想的境界,透過倡導無訟,從而達到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
(沈諍 楊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