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我國最早對於太陽黑子的記錄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層上出現的暗斑點。因其溫度要比周圍光球低1000-2000℃,從而與光球相比成為黯淡的黑斑,所以被稱為“太陽黑子”。

現今世界公認的最早的黑子記錄,是西漢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所見的太陽黑子現象,載於《漢書·五行志》:“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這一記錄把黑子的位置和時間都敘述得很詳盡。

事實上,在這以前,我國還有更早的黑子記載。在約成書於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精神訓》中,就有“日中有譻烏”的敘述。譻烏,也就是黑子的現象。而比這稍後的,還有:漢“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彈丸”(《漢書·五行志》)。這表明太陽邊側有黑子成傾斜形狀,大小和彈丸差不多。這個記載也比前面的記載要早。

由於物質的激烈運動,太陽黑子經常處於變化之中。有的存在不到一天,有的可到一月以上,個別長達半年。這種現象,中國古人也都精心觀察,並且有所記錄。《後漢書·五行志》有這樣的記載:“中平五年(188年)正月,日色赤黃,中有黑氣如飛鵲,數月乃銷。”《宋史·天文志》也記有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二月己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大,三日乃伏。六年十月壬戌,日中有黑子,如李大,至十一月丙寅始消。七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大,旬日始消。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至五月乃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