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海風吹拂的拜占庭不同,阿拉伯帝國的誕生之地貧瘠而荒涼。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被紅海、阿拉伯海、波斯灣和阿曼灣環繞的這個地方,三百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然沒有一條永久性的河流,大部分地區是碎石平原、熔岩區、沙漠或曠野。乾燥而灼熱的草原上長著可供駱駝食用的灌木叢,適宜農耕的綠洲則寥若晨星。[1]
於是,阿拉伯半島雖然夾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之間,卻彷彿被造物主遺忘。直到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隕落多年以後,這裡依然沒有什麼引人注目的動靜,響起來的只有駝鈴。也許,除了真主,誰都想不到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竟會興起一種偉大的、影響世界的文明。
這是一個奇蹟。
新文明的創造者是阿拉伯人(Arabs)的一支,叫貝都因人(Bedouins,又譯貝杜因人或貝督因人),意思是“荒原遊牧民”。他們屬於歐羅巴人種地中海型別,主要靠飼養駱駝和馬、羊為生,每年都要週期性地沿固定路線遷徙,遊牧的距離常常在一千公里以上。只有少數有幸住在綠洲的居民種植大麥、小麥、甜瓜和椰棗,或者從事商業和手工業。於是椰棗和駱駝便成了這個半島最具特色的風光和象徵。
知道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伊斯蘭文化為什麼那樣喜歡和親近綠色,並把天堂稱為天園,地獄稱為火獄。是啊,半島最炎熱的地方夏季氣溫超過50攝氏度,沙漠的地表溫度更高達70攝氏度以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又有誰不向往綠色之園呢?貝都因人的生存條件確實太艱苦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