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八年(634),帝國發生了一件怪事。一個名叫皇甫德參的中牟縣丞上書朝廷,歷數皇帝的三大錯誤:修宮殿勞民傷財,收地租與民爭利,宮女梳高髻帶壞了社會風氣。縣丞只是從八品的小官,皇甫德參的話也未免過分,於是太宗勃然大怒:這傢伙什麼意思!難道要朕一個人都不用,一分錢都不收,宮女都剃光頭,他才稱心如意嗎?
據此,皇甫德參該按譏諷和誹謗定罪。
出來說話的又是魏徵。
魏徵說,自古以來,上書都是言過其實的,因為非如此不能引起君主的注意。唐太宗也馬上明白過來。他說,朕如果治這個人的罪,以後誰還再敢說話?
於是,賜皇甫德參絹二十匹。
魏徵卻說:最近陛下的心胸好像不夠開闊。
唐太宗又明白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皇甫德參提拔為監察御史。監察御史正七品,而且是專職監察官員,享有不必請示彙報就可以直接進行彈劾的獨立監察權。任命皇甫德參為監察御史,表明皇帝是真心願意聽取意見。[36]
門窗一開,清新的空氣便吹進朝廷。
這其實並不容易。畢竟,皇權的使用沒有法律限制,輿論的監督也沒有制度保障。在這樣一種前提下,要造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環境和風氣,為君者固然需要氣度和雅量,為臣者更不但需要勇氣,還需要技巧和智慧。
對此,魏徵有著清醒的認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