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政改的同時,魯國在政變。
政變雙方的交火,是在子產去世後五年發生的。其結果,政權表面上沒有被顛覆,國君卻實際上被趕跑。從此直到七年後新君即位,魯國都沒有國君。其實兵變失敗流亡國外的魯昭公即便回國,或沒有逃跑,也只是紙糊的面子。這次動亂,不過把面子撕破了而已。
是的,魯君早被架空,形同虛設。
這就不是一次政變可以完成的。實際上魯君的喪失權柄,如同周王的喪失權威,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說這也是政變,那麼,政變是緩慢進行的,甚至堪稱和平演變。可惜,《春秋》和《左傳》雖是魯國史書,對自己邦國的變故卻語焉不詳,我們只能從隻言片語中略知一二。
那麼,魯君的大權,旁落到了誰手裡?
三桓。
所謂“三桓”,就是三家大夫,或三個氏族和氏室。始祖,是魯莊公的三個弟弟:老二慶父,老三叔牙,老四季友。因為其後代都是公孫,便按照排行稱為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又因為都是桓公之後,所以合稱“三桓”。
三桓的強大,與體制有關。我們在本中華史第三卷《奠基者》中說過,周天下類似於株式會社,各邦國也有點像公司。天下是總公司,總經理是天子,董事長是天。邦國是子公司,總經理諸侯,董事長是天子。但這種比喻,說的只是授權關係。實際上邦國的治理,諸侯更像董事長,多半聽政而不執政。作為一國之君,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和任務,是祭祀、結盟、宣戰、授爵,偏重於禮節性和禮儀性。具體的軍國事務,則交給卿和大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