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再看春秋諸霸。
春秋諸霸有三個特點。第一,除晉國外,都不姓姬。齊姓姜,宋姓子,秦姓嬴,楚姓羋(讀如米)。吳號稱姓姬,越號稱姓姒(讀如四),其實無姓。第二,除晉和宋在中國(中原)外,其餘都在邊緣。齊在東夷,秦在西戎,楚在南蠻,吳和越在百越。第三,稱霸的順序,是先黃河後長江。具體地說,是先在黃河下游(齊),然後黃河中游(晉和宋),然後黃河上游(秦),然後長江中游(楚),最後長江下游(吳和越)。
這可堪稱“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
連線起黃河長江的,是晉和楚。實際上從晉文公到楚靈王,霸主的位子基本上是由晉楚兩國輪流坐莊的。這一百年間的歷史,又可以分為晉國主霸、晉衰楚強、晉楚相爭、晉霸復興、晉楚共霸五個階段。其間,由於楚人北上爭霸,晉國的霸主地位只能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同樣,由於晉國南下聯吳,楚國也擴張受阻,野心難以實現。[10]
這才有了魯襄公二十七年(前546)的弭兵大會,中原地區暫時獲得了和平。歷史的舞臺,則從黃河流域南移到長江流域。演出的大戲,也由齊、宋、晉、秦、楚“五侯爭霸”,變成楚、吳、越“三國演義”。
所以,楚人北上爭霸,晉國南下聯吳,都意義重大。
意義不僅是政治和軍事的,更是文化的。我們知道,作為春秋諸霸中唯一的姬姓大國,晉人實際上是兩週文明、華夏正宗和傳統文化的代表。吳國雖然自稱姬周之後,卻其實可疑,因為誰也拿不出證據。相反,他們“斷髮文身,裸以為飾”,卻是事實。可見,就算吳人的先君太伯和仲雍是姬周,也早被蠻夷同化,因此“棄在海濱,不與姬通”。[11]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