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大趨勢,也有小插曲。大趨勢就是中華帝國的統治階級終將由貴族地主(秦漢)變成士族地主(魏晉南北朝),最後變成庶族地主(隋唐以後)。小插曲則是秦漢與兩晉之間,三個“非士族政權”的同時並立。
這就是三國。
三國鼎立,關鍵人物是孫權。如果不是因為他毅然決定聯劉抗曹,那麼,劉備必將被剿滅。據有荊州的曹操插進長江中游,上游的劉璋,下游的孫權,也就遲早會成為張繡和呂布,整個中國將變成曹魏的一統天下。
這就是赤壁之戰的意義,也是孫權的意義。在《三國演義》中並不引人注目的孫權,其實至關重要。
夷陵之戰也如此。
這是官渡和赤壁之後的第三大戰役,戰爭的後續也有兩種可能。當時許多東吳將領要求乘勝追擊,劉備也來信揚言再戰,陸遜等人卻主張撤出戰爭。因為曹丕正在調兵遣將,名為助吳伐劉,實則包藏禍心,不可不防。[6]
孫權完全同意陸遜的決策,並與劉備講和。從此,曹魏“雄霸”於北部中國,蜀漢和東吳則分別“偏霸”於長江上游和中下游,誰也吃不掉誰。
三國,就這樣形成。
諸葛亮同樣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執政後,立即接受鄧芝的建議,與東吳重修盟好。諸葛亮說:使吳之事我考慮已久,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不過現在有了。
鄧芝問:丞相選中的人是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