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去世二十九年後,蜀亡。
亡國的直接原因當然是曹魏的攻擊。然而恐怕就連魏軍都沒有想到,他們八月出兵洛陽,十月就殺到了成都的大門口雒縣。一直被矇在鼓裡的劉禪如夢方醒,情急之下準備逃往東吳。
光祿大夫譙周(譙讀如橋)卻主張投降。[16]
譙周在御前會議上發表了長篇大論。如果把他的發言設想為對話,不難看出其思路之清晰、邏輯之嚴密——
古往今來,有寄人籬下還可以再當天子的嗎?
沒有。
我們皇上到了東吳也只能稱臣,是不是?
是。
同樣是稱臣,為什麼不挑大國,要挑小的呢?
無語。
再請問:政治鬥爭的規律,是大國吞併小國,還是小國吞併大國?
當然是大國吞併小國。
這麼說,魏國吞併吳國,是一定的了?
應該是。
吳國既然不能吞併魏國,那就只能投降。到時候,我們是不是得跟著吳國再投降一次?
恐怕是。
那麼,受兩次恥辱,比只受一次好嗎?[17]
劉禪君臣也沒話說。他們只剩下一個問題:曹魏會接受我們的投降嗎?
譙周則表示敢打包票。他說,現在東吳尚未臣服,曹魏肯定受降,也必須受降,還得給我們禮遇。如果不封土賜爵給陛下,我譙周願前往京師據理力爭。
於是劉禪開門投降,曹魏方面果然客客氣氣。劉禪被封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譙周也被封為列侯。當然,他在歷史上少不了要背上“賣國”的罪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