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人生觀表現在他們的忠、孝、義理、仁、人情等德行規定之中。他們似乎認為,“人的義務的整體”像在地圖上劃分勢力範圍一樣分成若干領域。用他們的話來說,人生是由“忠的世界”、“孝的世界”、“義理的世界”、“仁的世界”、“人情的世界”及其他許多世界組成的。各個世界都有自己的、特殊的、詳細的準則,一個人對其同伴不是把他歸之於一個完整的人格,而是說他“不懂孝”或“不懂義理”等等。他們不像美國人那樣用“不正派”來批評某人,而是明確指出他在哪個領域中行為不當。他們不用“自私”、“冷漠”之類的評語,而是明確指出在哪個特定領域違反準則。他們不訴諸於絕對命令①和金箴②。一個得到讚許的行動總是與該行動所表現的世界相聯絡的。一個人“為了孝”而行動時是一種方式,而只是“為了義理”或者“仁的世界”行動時——在西歐人看來——就會完全是另一種方式。甚至各個世界的準則也會隨著其內中情況的變化而可能要求採取很不相同的適當行動。對於主君的“義理”,在主君沒有侮辱家臣以前,要求盡最大的忠誠;受到主君侮辱之後,就可以背叛主君。在1945年8月以前,“忠”要求國民對敵人作戰直至最後一兵一卒。天皇一廣播宣佈投降,對“忠”的要求就發生了變化,日本人一變而對外來者表現出合作態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