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據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師們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明的學生可不像我們一樣。他們成績優秀之外勤奮樸素,待人有禮,男女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但決不越界,渾身散發著老人家們認為年輕人應該散發的氣息。到了我們已經不是那麼回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那時候每月在全班女孩子裡流傳,老師們屢禁不絕的《ELLE》、《HOW》、《FASHION》、《瑞麗》,都是些成績非常好的同學,老師們的寶貝兒帶來的。女生們圍成一圈讚歎巴黎倫敦東京的最新時尚的時候,或者說,驚歎那些豪華的銅版紙本身傳達出的庸常生活之外的氣息的時候,她們也跟著讚歎,但臉上有種微妙的矜持。對於她們,這些最有可能離開這裡的女孩子們,那不是驚歎一下就算了的夢想,而是稍微伸出手臂就夠得到的人生——至少她們自己這樣認為。老師們對此沒有也不可能有什麼辦法,因為他們對這個時代沒有感情。
有一回,好脾氣的數學老師沒收了一本過期的《ELLE》,看了一眼定價,只說了一句:“昨天我們開會,碰到一個中學的老師,你們知道的,那是鋼鐵廠的子弟中學,很多人的父母都下崗了,那個老師跟我說:‘為了準備高考,你們在考慮給學生選什麼樣的輔導材料最好,可是我們必須考慮那些輔導材料我們的學生能不能買得起。’”現在想起這句話,算是聽出了箇中辛酸,可是那時候誰聽得進去這個啊。那種連輔導材料都買不起的生活跟我們,跟花崗岩的北明有什麼關係?就算我們當中有來自那種生活的,進了北明的門檻也就註定要跟那種日子永別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