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生問,為什麼探討婚戀話題的時候,我老是喜歡舉民國作家或學者為例,是否因為守舊?我想這應該不是守舊,而是守本開新。
其一,我的知識背景之本。我的碩士、博士、博士後的專業都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尤其是現代文學,所以對民國作家或學者的故事比較熟悉,甚至信手拈來。
其二,民國作家氣質之本。民國作家或學者有一種當下人缺乏的氣質,也是當下人應該守住的氣質,就是開放進取,博大包容,熱愛自由,追尋真理,追求真愛,崇尚信仰,個性鮮明,敢作敢為。總之,他們是相對單純而豐富的人,這也是我追求的氣質之本。
其三,人性之本。就人性而言,現在的人性和古代的人性差不了多少,具有共通性。古今人性都有馬斯洛所言的需求層次。他將需求分為五層,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即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另外還有兩種需要,即求知需要和審美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層次排列中,他認為這二者應居於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之間。古今人性也都有人性的弱點,如貪婪、狡詐、懶惰、狠毒、自私,諸如此類。古今人性都如章太炎的《俱分進化論》所說,即善也進化,惡也進化,先進也進化,墮落也進化。人性之本是差不多的,只是教育、制度、自制的綜合作用使得人性趨向善的或規矩的一面。既然人性沒有多大差別,那麼舉民國文化人為例自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