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思維導圖法的緣起
英語教學泰斗喬伊·雷德(Joy Reid)博士在《不同風格不同的學習者》(Different Styles for Different Learners)一書中指出,人類的學習型態若以身體的知覺來區分,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觸覺型、團體型及個人型六類。每一種學習型態都有優點,但論及方便性與實用性,視覺型佔有極大的優勢,不但容易吸收資訊,也方便表達想法。羅伯特·麥金(Robert Mckim)也強調,有效的視覺思考必須包含三種視覺意象:(一)知覺的意象:視覺對物質世界的感知,也就是我們看到並記憶在腦子裡的經驗。(二)心靈的意象:以知覺意象記錄下來的資料,並在腦中運用想象力產生出來的影象。(三)圖表式的意象:運用塗鴉、素描或是以一種可溝通的圖表記錄思考過程,或與他人意見交流。
思維導圖(MindMap)是一種視覺化的影象,依照人類大腦最自然的思考方式,以直觀的圖解方式、網路化地描述多個概念之間的關係,或呈現大腦思維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激發創意、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記憶力與快速掌握並交換資訊與知識的筆記技巧。今天我們熟知的思維導圖是東尼·博贊在1971年產生初步的構想,並在《啟動大腦》一書中,向世人介紹此一劃時代的學習與思考方法。博贊聲稱他是受到柯茲比斯基(Alfred Korzybski)的“一般語意學”(General Semantics)所影響。植基於語意學的思維導圖,是一種反應出我們大腦思考模式的視覺化思考工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