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潛在需求者時,我們有時會採取從外層開始然後返回到內層的方法。我們運用的這種研究方法叫作“階梯法”。
有時階梯法也被稱為“方法—目的鏈分析法”,階梯法是由托馬斯·雷諾茲(Thomas Reynolds)和喬納森·古特曼(Jonathan Gutman)這兩位大學教授發明的。實質上,階梯法同時用來探索外層原因以及相關的內層信念。透過個人訪談(也稱為“面對面”)可以完成“認知梯”不同層次結構的搭建。這種梯式結構反映了我們考慮某一產品或服務的方式。
階梯採訪往往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然後就上一個問題的答案展開另一個問題。
採訪者:“為什麼是X?”
回答者:“因為Z。”
採訪者:“為什麼是Z?”
回答者:“因為b。”
採訪者:“為什麼是b?”
……
為了說得更清楚,我們用“白又燦”34 洗衣粉這個品牌做例子。以它為例子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與市場上主導的洗衣粉相比,這款洗衣粉的漂白晶體能增加15%的亮度。下面是就這點特性展開的一個典型的階梯式採訪:
主持人:您曾經說過,當您在挑選洗衣粉時,漂白晶體是很重要的。為什麼?
回答者:因為它們確保白衣服都是白色的,事實上與市場上的主導品牌相比,這款洗衣粉能提高15%的亮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