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還是不愛國涉及一個基本常識,就是用強力去改變大勢所趨,除了增加國家的崛起成本,我們將一無所獲。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簽署《凡爾賽和約》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世宗死,穆宗繼位,改元隆慶。此時奸臣嚴嵩已被彈劾下臺,高拱、張居正先後入閣擔任首輔,整頓吏治,在他倆的力促下,明朝與蒙古達成了對俺答汗的封王、通貢和互市的協議,史稱“隆慶和議”。
[2]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舉南侵,王振勸英宗以50萬大軍親征,沿途鋪張。返師途中,八月十五(1449年9月1日)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師也先所敗,明軍“死者數十萬”,英宗被俘虜,王振被亂軍所殺,史稱“土木堡之變。”
[3] 中國清末重臣,同時是將領兼外交官,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淮軍創始人和統帥。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4] 《凡爾賽條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和約。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